本文目录
2017年5月13日,生产部组织了各级管理人员,共计113人参加了由陈鹏老师主讲的《创造高利润的精益管理》课程。为有效落地此次培训的课程精髓。
精益管理核心点排除浪费、造物育人、追求理想的培训,使日常工作在成本、人物异常问题的跟进处理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对事不对人的前提下,以勇于暴露自己的问题来营造问题反馈的氛围和环境,使一线人员能够积极反馈问题,同时可以依据事情的本质通过数据来发现问题,
首先要有敢于同问题较真的精神,具备善于总结并运用的技能。
其次应该多到现场,做到现场问题,现场确认,现场解决。
最后要能够发现一线人员工作智慧,听取一线人员建设性意见。
围绕人、机、料、法、环对超量生产、库存、等待、搬运、不良,加工、动作、管理等方面的浪费,以不增加价值为核心进行合理优化
系统化的梳理流程制度,让事事都有畅通的处理办法,再以为下一道工序服务为核心目标,对管辖内各个职能单位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
现场改善成果如何能持久维持,主要在于正确领会现场改善的意义,深入理解,并彻底执行,才能使持久提升
以工作质量改善为核心,重点表彰一线人员的优秀事迹,营造一线人员参与对“事”更深入的研究的氛围,从而让更多将更多事研究到精致,展现形式包括提案改善、管理改善,5S改善,优秀员工等。
2017年10月20—21日,我公司邀请精益讲师陈鹏老师在科研楼四楼会议室为员工开展了精益生产管理与实践的相关培训,主管、助工以上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通过此次学习,我对精益生产有了一定的了解,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
精益生产方式的实质是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第二,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第三,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第四,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第五,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第六,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第七,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它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改变了品质控制手段;消灭(减少)了各种缓冲区;增加了职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训职工并与职工交流;仅在需要的地方采用自动化;精益组织结构。
精益生产方式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为实现七个零的终极目标而不断努力。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目前,很多中国企业也在推行精益生产,但是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管理者的观点没有及时转变或是转变不彻底,没有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在很多时候还保留着得过且过的思想,用原来的管理方式来处理问题;
2、“急功近利”思想作祟,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每一种新的管理方式推行的时候,都会有一段时间来适应,在这段时间里,不管是管理者还是生产工人都会感觉不舒服,容易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这时,高管如果不能痛下决心的话,就会导致精益生产很难推行;
3、部门工作不协调,互相推诿,缺乏整体配合,这是在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益生产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方式,在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团队合作、跨部门统一协调,只靠一个人、一个部门是很难实现精益生产的;
4、推行方式不合理,没有找准切入点,导致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反感,甚至是叛逆,做事情阳奉阴违,不按标准做事,最终导致人员离心,甚至是离职,从而影响精益生产的推广。
因此,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时,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高层决策必须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第二,培养彻底了解公司理念的员工成为领导者,并使他们能教导其它员工,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第三,推动全体人员不断地反思与持续改善,使其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当然,前途是光明的,开始是痛苦的,让痛苦最小的方法,就是缩短痛苦的时间,这就要求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时,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推广,并且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坚持用精益生产的管理方式来解决遇到的一切问题,所有人树立精益生产的理念。
首先,人员需要专职的。生产现场永远不会完美,总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能够全职推进精益生产和持续改善,更专心、更全面地关注这些改善,那么推进效果会比较好。
其次,环境需要专职的。设备、人员、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组成的类似生物圈的工厂环境,也会对精益生产的推进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安排的每名员工及其岗位都必须是增值的,设备正常运转,现场布局是最优的,现场管理是先进的、人性的,实现生产环节最优化,将浪费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保证精益生产工作的推动使得生产环境变得没有浪费。
最后,理念也需要专职的。精益生产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管理思想,其自身是一个自治的系统,人员、环境、理念都是该系统的一个体系,只有坚定这个理念,才能确保全部体系的正常运转,系统才能发挥最大优势。推行精益生产,还需要培训、实践、交流、学习等,更需要全体参与人员增强理论水平、参与精益生产的改善、取长补短,树立节约型意识。
由此可见,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只有当它的各个因子都成为“专职”的时候,才能发挥它固有的效能。
1、生产管理过程中几点宝贵的经验,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2、对大多数管理者来说,缺少的不是理智,而是情感。员工激情就如同企业的生命。凭借激情,员工不仅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而且还可以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激情,员工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凭借激情,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你、支持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业绩、指标还有上下左右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各级管理者来说,是疲于承受的压力,让管理变得越来越单调、甚至是冷漠。表面看起来,员工踏踏实实、俯首听命,很“顺从”,但员工完成的仅仅是自己应尽的职责,缺乏“投入”,更没有主动性。
4、今天,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生存,还需要通过工作(事业)有成就感。员工工作的目的包括一份满意的薪水,快乐地工作和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企业中能快乐地工作。所以,不要总是对员工们板着面孔,总是高高在上,要做一个“个人发展规划者”、“煽情高手”、“内部员工的服务者”,一定会受欢迎。
5、对于有激情能创新的员工,除了不惜言辞给予赞美和鼓励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机制鼓励他们。员工的激情是企业最好的资源,不但要善于应用,更应该将其置于良好的机制当中,使其源源不断。
6、可以奖励第一名,处罚最后一名。奖励方式以现金发放为最好,额度不等;处罚方式为不罚现金最好。
7、年度特殊贡献奖:对公司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或满一年以上的在职员工,工作表现优秀的;奖励前十名,奖励以获得旅游奖、有薪假期奖、年终奖金等其中一项。
8、这样,通过一系列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的开展,让员工除了能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感以外还能获得比金钱更重要的更让他们兴奋的——荣誉感、成就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锻炼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对公司有着一种归属感,忠诚度油然而生。
9、偶然一次听说,在美国的医学大典里,是这样描述“神经病”的:如果一个人持续的采用错误的方法做事情,还希望得到正确的结果,那他就是神经病。
10、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定义。让我想到了企业想到了企业的团队。在企业里,有不少的员工就是这样,每天用不正确的方法做事情,他和他的领导还期望得到正确的结果。刻薄一点说,那不是企业养了一批“神经病”嘛!而且现在这也是一些员工的口头禅。
11、企业最大的成本是没有被训练过的员工
12、有一句名言:企业没有无能的员工,只有无能的管理者。其实我想说的是,员工可以“不知道做什么”,但管理者有责任让他明白“该做什么”;员工可以“不知道怎么做”,但管理者有责任让他明白“该怎么做”。这看上去是一些极其肤浅的问题,但就是这些肤浅的问题每天困扰着我们的企业。
13、你在安排一名员工做某项工作的同时,应该告诉他一些方法:“这样做你会更容易”;还应该给他一些工具:“用它做你会更高效”。
14、管理者应该善于用“员工”去延伸自己的胳膊。
15、说的更明白一点,一个企业的团队,应该明白两件事:
16、前者是靠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而后者是靠企业的“流程”来实现的。这其实是企业制度和流程的根本意义。
17、很多企业的问题是,做的是“正确的事”,却不是“正确的做事”。所以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做正确的事”,其实是企业的群体价值观。而“正确的做事”需要系统的培训。培训对有些员工来说是最好的福利。